• 搜索
    搜新闻
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 行业

    安徽泗县:稻蛭共养铺就农田“蛭”富路

    人民网-安徽频道来源:2023-06-29 08:51:18


    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    夏至时节,万物繁茂。走近泗县草庙镇通海村得稻蛭共养基地,在一垄垄长条状的水箱里,一颗颗稻苗透过漂浮板的圆孔探出了绿油油的“小脑袋”,自由地吮吸着夏日的阳光和雨露。这是草庙镇通海村稻蛭共养特色产业模式下常见的一景,也是通海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。

    草庙镇通海村稻蛭共养特色产业模式。位伟勤摄

    水蛭,俗称蚂蟥,说起这个名字,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“吸血虫”。但在草庙镇通海村村民的眼里,一条条软绵绵的水蛭却成为了致富的宝贝。2023年,草庙镇通海村结合实际,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合作社作用,通过村民转租74亩土地用于稻蛭共养,共计投资370万元资金,积极探索“水蛭+水稻”共生的复合型种养殖模式。农田下层养水蛭,上层种水稻,水稻可以在炎热的夏天为水蛭提供舒适、阴凉的生长环境,水蛭的排泄物则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,形成了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圈。

    制作完成的水蛭干品。位伟勤摄

    “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,通海村水蛭亩产可达到800斤左右,漂浮水稻也在每亩1200斤左右。预计一年纯收入200万元,后期稳定发展,由村合作社入股分红,村集体经济有望再上新台阶。”通海村党总支书记金殿玲说道。

    泗县草庙镇通海村根据自身特点,突破传统单一的养殖模式,发展特色产业,打造出集种植水稻、养殖水蛭为一体的稻蛭共养生产模式,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,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,实现村民致富、村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,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铺展。(位伟勤)

    关键词:

    下一篇: 最后一页
    上一篇: 天天热资讯!记者采访调查遭持刀威胁,广东清远:已成立调查组